专注商户日常收款,提供多款支付项目

点击下面图片了解支付项目,欢迎联系我们

微信图片_20200918104624.png   

资讯分享

欢迎了解我们!

人脸识别戴上"安全帽",网信办、公安部发布“人脸识别”新规定!

微品微 2025年03月23日 资讯分享 65 0

         当"刷脸"成为数字时代的第二身份证,人脸信息的安全防护网终于迎来重大升级。近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公安部联合公布的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如同为智能时代的人脸识别技术戴上了"安全帽",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这部新规不仅划定了技术应用的红线,更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防护体系,彰显出监管智慧与民生关怀的双重温度。

一、信息处理规则:给数据流通套上"缰绳"

《办法》以"最小必要"原则为纲,织就人脸信息处理的严密法网:

  • 目的刚性约束:要求应用必须基于特定、必要的需求,禁止为收集而收集。某小区物业曾计划通过人脸识别建立"居民画像",因缺乏必要性被监管部门叫停。

  • 知情权革命:企业须以显著方式告知处理目的、方式等信息,结束"默认勾选"的霸王条款时代。

  • 双保险同意机制:对于未成年人等敏感群体,要求监护人单独授权,筑起特殊保护屏障。

  • 存储熔断机制:除法律规定外,人脸数据不得随意联网传输,且保存期限与业务目标严格绑定。某金融平台因此将原本永久的存储方案调整为"业务结束即删除"。

  • 风险评估强约束:处理前必须进行隐私影响评估,为每笔数据流动建立"安全档案"。

二、技术安全规范:为应用场景划定"赛道"

在技术应用层面,《办法》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监管智慧:

  • 技术替代原则:在能达到同等效果的前提下,不得强制使用人脸识别。某景区将"刷脸入园"改为"身份证+电子码"双选方案,既保障安全又尊重选择。

  • 国家队优先通道:鼓励对接国家认证的身份认证系统,从源头提升识别安全等级。

  • 反胁迫四禁令:明确禁止以服务质量为要挟强制"刷脸",终结"不刷脸不给办"的霸王服务。

  • 空间禁区清单:宾馆客房、公共卫生间等私密空间被纳入设备安装黑名单,某连锁酒店因此拆除客房内的识别设备。

  • 军工级防护体系:要求系统具备数据加密、入侵防御等六重防护,为生物特征信息打造"铜墙铁壁"。

三、监管进化论:从"事后灭火"到"事前预防"

这部新规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人脸信息监管进入"全生命周期管理"新阶段。通过"处理规则+技术规范"的双轮驱动,既为企业创新留出空间,又为技术应用套上"紧箍咒"。某支付平台负责人表示:"新规让我们在开发人脸识别支付功能时,主动将安全投入占比从5%提升到12%,虽然成本增加,但用户信任度提升了30%。"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