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重拳出击,对辖区5家支付机构及1家征信公司开出总额1474万元的罚单,相关责任人同步被追责。此次处罚不仅创下年内区域性监管处罚新高,更透露出支付行业合规整顿持续加码的强烈信号。
违规细节触目惊心 五类问题成重灾区
据行政处罚公示信息显示,被罚机构普遍存在五大类合规漏洞:
1、清算管理失序:银盛支付、中付支付、乐刷支付、盛迪嘉支付均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受罚,其中银盛支付因此被罚没324万元,中付支付被罚388万元。监管方特别指出,部分机构存在"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"的严重违规行为。
2、商户管理失控:乐刷支付、盛迪嘉支付因未严格审核商户资质被处罚,银盛支付更被披露存在"未对外包服务商开展尽职调查"的双重管理失职。
3、预付卡业务违规:捷易付科技因违反预付卡管理规定单独领罚9万元,凸显新兴支付场景下合规挑战。
4、征信业务越界:信联征信因"违反征信机构管理规定"被罚9.35万元,暴露出数据应用环节的合规短板。
5、责任穿透追责:监管首次对支付机构高管个人开出大额罚单,如银盛支付原董事长被罚15万元,乐刷支付风控总监被罚20万元,体现"双罚制"执行力度升级。
此次处罚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近年来支付行业监管强化的延续。据业内统计,2025年一季度全国支付罚单总额已超2亿元,同比上升42%。监管重点呈现三大转向:
1、从机构到个人:对高管个人追责成为常态,倒逼企业完善内控体系。如本次处罚中,7名责任人合计被罚272.45万元,人均超38万元。
2、从单一到全链条:监管范围从支付环节扩展至外包服务商管理、客户信息保护等全链条,银盛支付"未尽职调查外包商"的违规点极具警示意义。
3、技术驱动合规:央行金融科技试点加速推进,要求支付机构建立智能风控系统。本次处罚中多家机构因"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"被罚,暴露传统风控模式已难适应数字化支付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