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便捷已成为生活服务的“标配”,大众对民生服务的期待正悄然跃迁至新维度——智慧化。从线上缴费的“一键直达”,到社区服务的“精准触达”,再到文旅消费的“无缝衔接”,人们渴望通过手机这一方寸屏幕,解锁城市生活的无限可能。这一需求浪潮下,"一刻钟便民生活圈"的蓝图徐徐展开,而通联支付正以"支付+"为钥匙,开启这场民生场景的深刻变革。
通联支付:有牌照的支付公司
通联支付作为深耕支付领域十余年的“国家队”选手,通联支付由上海市政府下属上海国际集团牵头成立,拥有央行颁发的全牌照资质。其业务版图覆盖全国,线下支付市场份额稳居第二,年处理交易超8万亿元。但通联支付的野心远不止于“支付工具”——它正以支付为支点,撬动科技、数据、场景的深度融合,化身民生服务的“智慧引擎”。
从“便捷”到“智慧”:民生需求的跃迁
曾经的民生服务升级,聚焦于“让操作更简单”——线上缴费替代线下排队,移动支付取代现金交易。但如今,大众的需求已进化为“场景化、个性化、主动化”的智慧体验:
1、场景穿透:缴费、停车、文旅等场景需“一站式串联”,而非孤岛式操作;
2、服务预判:根据用户习惯,提前推送个性化服务(如雨天提醒带伞、老人跌倒自动报警);
3、数据增值:支付数据反哺公共服务优化,如热力地图指导商铺选址、消费趋势分析助力政策制定。
“宜生活”样本:支付+科技=民生新生态
在宜昌,通联支付联合多方打造的“宜生活”平台,成为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的生动实践。该平台以“六个一”为目标(购物、餐饮、休闲、文化、养老、托育一键触达),整合了城市级服务与社区级需求:
1、综合支付:统一接口支持水电费、停车费、景区门票等全场景支付,效率提升40%;
2、智能账务:多方分账系统实现商户、物业、政府自动清算,错误率下降65%;
3、数字营销:基于用户画像发放定向优惠券,带动商户客流量增长30%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其“智慧化”细节:平台通过通联支付的数据分析能力,动态优化社区资源分配。例如,某小区“宜生活”数据显示,工作日早餐需求集中,平台随即协调周边餐饮店推出“预约早餐”服务,既分流了高峰人流,又提升了商户收入。这场由“支付+”驱动的民生革命,不仅让服务更“聪明”,更让城市有了“温度”。正如通联支付所践行——科技的价值,在于让民生需求被看见、被满足、被超越。而这场革命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