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临门的倒下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央行已累计注销逾50张支付牌照,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。4月2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“上海三中院”)正式公告受理付临门支付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付临门”)破产清算申请后,该案件迎来关键节点。根据法院通报,付临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4月15日上午9时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,标志着这家曾深耕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公司进入实质性清算阶段。
公开信息显示,上海三中院于2025年2月27日裁定受理付临门破产清算一案,距今仅一个多月即启动首次债权人会议,体现出司法程序的高效推进。根据《企业破产法》规定,债权人会议将对债务人财产管理方案、变价方案及分配方案等核心议题进行表决,直接影响债权清偿顺序与比例。
行业震荡:头部支付机构为何走向破产?
付临门成立于2010年,曾是央行颁发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,业务覆盖银行卡收单、互联网支付等领域。然而,近年来受行业竞争加剧、违规罚单频发及内部管理问题拖累,公司经营逐步恶化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截至2024年末,付临门已涉及多起合同纠纷,其支付牌照亦于2024年下半年被央行注销,失去核心业务资质成为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“支付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,未能及时调整业务模式的企业将面临淘汰。”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指出,付临门的案例警示支付机构需严守合规底线,强化风险管理能力。
债权人权益保障成焦点
根据《企业破产法》,付临门债权人需在4月15日前完成债权申报,逾期将丧失受偿权利。目前,临时管理人正通过法院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通知债权人参会,并同步推进资产清查与债务核实工作。法律专家提醒,中小债权人应积极行使权利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权益受损。
此外,市场关注付临门是否可能存在未披露的隐性债务或关联交易问题。上海三中院表示,将在破产程序中严格审查财务账目,确保清算过程公开透明。
行业洗牌加速:支付行业进入“剩者为王”时代
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认为,随着断直连、备付金集中存管等政策落地,合规能力强、科技实力突出的头部机构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,而中小支付公司若无法突破同质化竞争,或将加速退出市场。
目前,付临门清算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,其最终债权清偿率取决于资产变现情况。法院强调,将依法平衡各方利益,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