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商户日常收款,提供多款支付项目

点击下面图片了解支付项目,欢迎联系我们

微信图片_20200918104624.png   

资讯分享

欢迎了解我们!

养生品成洗钱工具?药材大单暗藏50万赃款迷局!

微品微 2025年04月20日 资讯分享 24 0

    "养生品成洗钱工具?药材大单暗藏50万赃款迷局" 近日,四川省松潘县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"药材反诈战"。当地贝母商人白某凭借敏锐的反诈意识,成功协助警方破获一起利用名贵中药材交易洗钱的新型案件,涉案金额高达50万元。这起案件不仅揭开了犯罪团伙精心设计的资金"漂白"链条,更为公众敲响了网络交易安全的警钟。

50万"大单"背后的反常迷雾
4月14日,白某像往常一样打理着贝母生意,突然接到陌生买家电话,对方开口就要订购价值50万元的贝母。这本该是笔让同行艳羡的大单,但买家提出的交易方式却暗藏玄机:要求白某提供多个收款账户,声称将由"朋友"代为转账。当款项到账后,买家又频繁催促备货,甚至安排人员准备上门取货。

"当时就觉得不对劲。"白某回忆道。多年经营练就的谨慎,让他对转账人与订货人信息不符的情况产生了怀疑。更令他警觉的是,买家突然改口称"无需立即备货",反而要求退还部分现金。这个反常举动,与松潘公安反诈中心此前宣传的"药材洗钱"案例高度吻合。

image.png

赃款"漂白"术:三步暗度陈仓
警方调查还原了犯罪团伙的精密布局:

  1. 虚假订货:在网络平台发布大额药材订单,专挑贝母、虫草等高价特产,吸引商家注意;

  2. 赃款转移:利用诈骗所得赃款,通过第三方账户(通常为受害人账户)向商家支付货款,使非法资金披上"合法交易"外衣;

  3. 快速销赃:派人异地取货后立即转卖,将药材转化为"干净"现金,完成洗钱闭环。

"这种手法极具迷惑性。"办案民警介绍,商家账户因接收赃款可能被司法冻结,但嫌疑人早已通过转卖药材抽身,作案链条隐蔽性强,侦查难度极大。

反诈意识筑牢资金防线
白某在发现异常后,立即与警方取得联系,巧妙周旋拖延时间。松潘公安反诈中心与古城派出所迅速行动,锁定犯罪嫌疑人余某,追回全部涉案资金。经核查,该50万元实为云南省保山市居民王某遭遇电信诈骗的损失。

"药材商人成了反诈先锋,这起案件具有示范意义。"警方表示,随着反诈宣传深入,越来越多群众从"被动受骗"转向"主动识破"。该案件暴露出犯罪团伙将传统洗钱手法与网络平台结合的新趋势。贝母、虫草等特产因其价值高、流通快,成为不法分子"漂白"赃款的新工具。专家建议,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材交易平台的资金监测,商家也需强化风险意识,共同织密反诈防护网。

猜你喜欢